失效链接处理 |
ORACLE数据高可用之路 PDF 下载
转载自: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32838955/10330261
本站整理下载:
版权归出版社和原作者所有,链接已删除,请购买正版
用户下载说明:
电子版仅供预览,下载后24小时内务必删除,支持正版,喜欢的请购买正版书籍:
http://e.dangdang.com/products/1900774210.html
相关截图:
资源简介: 现代数据服务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数据保障和不间断服务,即数据服务的高可用性(HighAvailability)。本书论述Oracle在此方面的两类解决方案:数据卫士(Data Guard)和数据集群(Real Application Cluster,RAC)。数据卫士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变更通过异步或同步的方式传播到网络(局域网或广域网)上的另一台或多台主机上,从而实现对主数据库的数据保护。不仅如此,这些跟随主数据库数据变化的主机(备用数据库)还可以实现联机的只读访问或暂时的数据读/写,这就大大增强了数据卫士的应用价值。RAC数据集群则是将数据库同时运行在高速局域网的多个不同的主机上,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将应用系统的访问负荷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还可以通过多台主机服务之间的冗余来防范单节故障,从而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数据访问。RAC和Data Guard的联合应用,可以实现当前IT业界最高水准的高可用性。 本书在阐述上述两类解决方案技术原理和关键知识的基础上,以企业级应用环境为背景,详细解构Data Guard和RAC的体系架构与技术路线,包括软硬件的准备、Oracle系统的安装配置、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通过与案例实施过程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带领读者领略精彩的Oracle高可用技术。 现代数据服务面临的两大问题是数据保障和不间断服务,即数据服务的高可用性(HighAvailability)。本书论述Oracle在此方面的两类解决方案:数据卫士(Data Guard)和数据集群(Real Application Cluster,RAC)。数据卫士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变更通过异步或同步的方式传播到网络(局域网或广域网)上的另一台或多台主机上,从而实现对主数据库的数据保护。不仅如此,这些跟随主数据库数据变化的主机(备用数据库)还可以实现联机的只读访问或暂时的数据读/写,这就大大增强了数据卫士的应用价值。RAC数据集群则是将数据库同时运行在高速局域网的多个不同的主机上,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将应用系统的访问负荷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上,还可以通过多台主机服务之间的冗余来防范单节故障,从而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数据访问。RAC和Data Guard的联合应用,可以实现当前IT业界最高水准的高可用性。 资源目录: 前言 第1章 Data Guard技术概要 1.1 什么是Data Guard 1.2 Data Guard的主要功能 1.3 Data Guard进程结构与环境 1.4 数据变更与备用方式 1.5 Active Data Guard功能 1.6 角色转换与故障切换 1.7 Data Guard的其他特性 1.8 Data Guard的技术优势 1.9 和远程镜像方案的比较 第2章 基于事务日志的数据恢复技术 2.1 事务处理与联机日志 2.2 归档日志与运行模式 2.3 事务日志用于数据恢复的核心机制 2.4 Oracle数据库介质恢复框架 2.5 完全数据恢复的黄金法则 第3章 重做数据与日志挖掘 3.1 Oracle日志挖掘介绍 3.2 确定LogMiner字典 3.3 建立日志文件列表 3.4 启动LogMiner日志挖掘 3.5 查看日志挖掘的结果 3.6 控制事务输出 3.7 LogMiner会话及其步骤 3.8 日志挖据典型案例 3.9 日志挖掘不支持的数据类型 第4章 Data Guard中的进程架构 4.1 DG环境的进程架构概述 4.2 备用数据库的实现框架 4.3 日志传输服务 4.4 事务日志的应用服务 第5章 构建物理备用数据库 5.1 主数据库的准备 5.2 备用数据库控制文件 5.3 构造备用数据库运行环境 5.4 启动日志传输和应用服务 5.5 DG后续配置的考虑 第6章 构建逻辑备用数据库 6.1 对主数据库的检查 6.2 准备物理备用数据库 6.3 激活逻辑备用数据库 第7章 日志传输与应用服务 7.1 配置日志传输服务 7.2 重做数据的接收 7.3 备用端的日志应用 7.4 日志间隔的手工处理 7.5 数据保护模式 7.6 监控物理备用数据库 7.7 重新创建物理备用控制文件 第8章 逻辑备用数据库的管理 8.1 逻辑备用的状态 8.2 SQL Apply的内部设置 8.3 控制逻辑备用维护的数据集 8.4 判断逻辑备用不维护的表 8.5 逻辑备用故障排除实例 第9章 物理备用数据库的新特性 9.1 物理备用的只读模式 9.2 物理备用的读/写模式 9.3 快照备用数据库 9.4 Active Data Guard 第10章 角色切换与故障转移 10.1 角色切换与故障转移技术概要 10.2 故障转移与数据损失 10.3 数据库闪回与Data Guard 10.4 闪回日志导致的数据库故障 10.5 角色切换前的准备工作 10.6 物理备用与主数据库的角色切换 10.7 逻辑备用与主数据库的角色切换 10.8 故障转移至备用数据库 第11章 Data Guard的主要参数、视图与管理指令 11.1 初始化参数及其设置 11.2 Data Guard视图 11.3 Data Guard的管理指令 11.4 PL/SQL程序包 第12章 RMAN备份与恢复技术 12.1 熟悉RMAN环境 12.2 RMAN备份的主要形式 12.3 执行RMAN增量备份 12.4 RMAN备份的其他选项 12.5 管理RMAN的备份结果 第13章 RMAN与Data Guard 13.1 RMAN复制与备用数据库 13.2 Data Guard环境中的RMAN配置 13.3 卸载备份至备用数据库 第14章 闪回数据库与Data Guard 14.1 数据库闪回功能 14.2 配置数据库闪回和还原点 14.3 闪回恢复区的维护 14.4 闪回数据归档 14.5 数据库闪回与数据恢复 14.6 数据库闪回在Data Guard中的应用 第15章 集群数据库系统RAC 15.1 RAC体系结构 15.2 OCR与Voting Disk 15.3 构造Clusterware集群平台 15.4 创建RAC集群数据库 15.5 RAC的缓存融合技术 第16章 RAC环境下的Data Guard 16.1 RAC主机环境描述 16.2 Primary端RAC数据库的准备 16.3 Standby端RAC数据库的准备 16.4 启动备用实例的托管恢复 16.5 RAC备用数据库的应用 第17章 由ASM到RAC+DG的高可用之路 17.1 GI独立服务器基础架构及其ASM数据库 17.2 Data Guard及其备用数据库诞生记 17.3 RAC集群数据库的构造过程 17.4 典型的RAC+Data Guard高可用环境MAA
参考文献 |